在社會分工中,新聞媒介是專門從事向社會公眾傳播信息的,由于新聞媒介具有的信息傳播功能直接關系到組織的信息擴散及組織在公眾輿論中的形象,所以組織必須極其慎重地處理與媒介的關系。特別是在對待不利于組織的批評性報道的時候,組織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主動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新的事實,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并及時、主動地將自己對這類傳播的積極反應提供給新聞媒介。
	
		 
	
		    同行關系比其他對象的公共關系更為復雜一些,同行間雖是競爭對手,但由于彼此根本利益一致、最終目的一致,因此,競爭對手同時又是伙伴關系。如果一旦失去了這種伙伴關系,企業就會被孤立,這種狀態對自身的發展也是極不利的。
	
		 
	
		    企業應該以顧客為上帝,沒有他們的支持,企業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任何得罪消費者的行為都無疑是自殺的行為。
	
		 
	
		    首先,在危機報道出來之后,企業應該立刻作出回應。不要做任何辯解,因為對方是權威的媒體,解釋只能帶來無謂的爭執。并且這是食品的問題,無論做出什么合理解釋,總消除不掉消費者心里的陰影。所以只能采取道歉的態度,并且要注意措辭誠懇。
	
		 
	
		    其次,派出專門的公關人員去做媒體公關和政府公關,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無休止的批評報道,也避免政府的特別壓制。
	
		 
	
		    第三,更換管理層的人員。可以是經理,也可以更換管理層的其他人員,并且將此盡快對外界公開。出了這么大的事情,什么犧牲都沒有就可以挽救一個企業,是不可能的,受眾心理上也不太可能接受。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更換管理層的人員。因為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重新組建之后可以給他們帶來一點信心。
	
		 
	
		    第四,借此機會廢除所有的舊的品種,推出新系列,并將制作過程改為透明操作,召開新聞發布會帶領記者參觀,并且作出相應的承諾,還可以在此期間開展相應的促銷活動。
	
		 
	
		    第五,將新品重新拿去做鑒定,并將結果公布在媒體上,以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
	
		 
	
		    在企業自身的丑聞被揭露之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本來就會產生一定的動搖,在這種時候,其美譽度只能是一降再降。所以應對危機報道的侵襲企業應作出快、狠、準的有力回應,以恢復企業的正常營運狀態。